文字型的訪客計數器

 

 

目錄↑

健康之鑰研究院劉俊厚院長遠方脈絡療法篇補強手稿

遠方脈絡療法是綜合了中醫的基礎理論與西醫的病理病態及大量的臨床實證醫學

而成的新醫學,體流線與按點雖部份與中醫的經絡學有雷同之處,但按點、

原理與學理基礎皆大有不同。遠絡療法是傳統針灸醫學的再延伸,並結合現代醫學

的新治療方法。遠絡醫學不是民俗療法,絕非以拔罐、推拿、整脊等方式來進行。

遠絡醫學以不碰觸病患疼痛點,治療時審慎考量疾病(疼痛)之病理病態原因以求正確的

診斷,首先判斷疾病引起的疼痛是屬於局部或中樞問題,接著找出正確的體流線

並擬定治療方針。治療過程藉由與疾病(疼痛)所相對應之經絡(功能點)連接位於四肢

的十二條體流線,治療時同時按壓控制點及功能點,藉由按壓的方向即可達到補洩功能,

來疏緩病痛處。所以最重要的是以科學化的理論、以簡單易懂的原理原則,並且不碰觸

病患疼痛點,選擇遠處經絡以非侵入性方式治療,而達到減緩疼痛及疾病之療效。

可幫助您改善局部性症狀如:五十肩、肌筋膜疼痛症候群、閃腰、運動傷害

引起肌肉拉傷、肌腱炎、腰痛、足底筋膜炎、頭頸部疼痛腳踝扭傷、肩頸酸痛、

網球肘、落枕、膝關節疼痛、踝關節疼痛、痛風、關節退化、坐骨部痛、

腕隧道症候群、媽媽手、網球肘、棒球肘…等,以上局部性疼痛

都是您在治療的當下,大部分就有立即感受症狀的減輕或解除。
    另外,有些中樞及難治性疼痛也可經由遠絡療法治療。如:三叉神經痛、

偏頭痛、下背痛、坐骨神經痛、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緊張性頭痛、手術後神經痛

、顎關節症、手腳發麻、癌性疼痛、中風、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您可以漸進式治療以上難治性疾患,治療時不需接觸患處以減少對患處的二次傷害。

病患注意事項

  1. 詳細的病史是很重要的。請儘量詳細的敘述您的疼痛情況及病程發展;
  2. 提供已經檢查的檢驗報告或X光片、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結果以供醫師診斷參考。
  3. 治療前請將手腕上手錶飾品拿下,外套脫下,以利整個治療過程的進行。
  4. 請除去鞋襪,並先清潔腳部。
  5. 請儘量穿著輕便衣物,治療時會運用到整個手腳部位。
  6. 用此療法時會有酸痛、脹麻的感覺,其中尤以『痛』最為明顯;
  7. 尤其以第一次接受治療時感覺最強烈。『通者不痛,痛者不通』長痛不如短痛,
  8. 請忍一時之痛以保百年之身。
  9. 但若治療過程有極度身體不適則隨時可中止。
  10. 怕壓痛者,可用專屬遠絡治療儀器來執行治療,
  11. 但有心律不整、孕婦、裝心臟節律器、曾暈針經驗者則不適用。
  12. 身體虛弱者治療中或治療後會有頭昏、欲嘔感,此乃過程中身體氣場能量突然升高,
  13. 但因本身經絡阻塞嚴重較難以疏通,體質尚無法承受,通常接受幾次治療後即可適應。
  14. 身體狀況較弱者,治療後會感覺局部(按壓點)疼痛或全身無力,或按壓點有瘀血青塊浮出
  15. ,均屬正常現象,請多飲用水份幫助排毒;
  16. 瘀青處可以用溫熱毛巾熱敷,很容易短期內復原。
  17. 身體反應良好者,治療後因經脈暢通血氣循環恢復,會有神清目明
  18. 全身煥然一新的感覺,且原疼痛部位酸痛減輕;除此之外,
  19. 更可改善自律神經失調、失眠、痛經、關節痠痛、
  20. 下背痛、肩頸痠痛等長年困擾您的疾病。
  21. 治療中因須配合病患之疾病病理病態,疏通身體阻塞的部位。
  22. 病症較嚴重者建議可接受多次『遠絡療法』的治療,已確定達到最佳療效。

此醫學是一種中醫和西醫的結合醫療。看病診斷時,主要是用西醫的病理病態去

思考病人症狀的原因,再用中醫的病理(陰陽五行)去思考,最後用中醫經絡理論,

採用「遠道相應穴位經絡療法」來治療。雖然說是中醫和西醫的結合醫療,

但事實上創新療法和西醫、中醫仍有很多的不同。

傳統中醫有十二條經絡,而此醫學也有十二條「生命體流線」,那是否相同呢?

依照柯醫師的研究,遠絡醫學的「生命體流線」

和中醫的「經絡」仍有許多不同之處,說明如下:

  1. 中醫的手腳十二條經絡之經氣是由頭到手腳,上下流通,不僅在內側流通,
  2. 亦有在骨頭的上面與外側流通,而此醫學的十二條生命體流線
  3. 全部在骨頭的內側流動,沒有在骨頭的上面或外側。
  4. 中醫的經絡全部是「線狀」的,而此醫學的十二條體流線
  5. 是有如河川般的「帶狀」,有深淺與寬窄的差別。
  6. 中醫的經絡內是「氣血」在流動,而此醫學的體流線是「生命體流」在流動,
  7. 生命體流除了「氣血」之外,還包括有人體解剖學上的
  8. 神經、淋巴、血液、脊髓液等流動的物質。
  9. 此醫學的「AxII體流線」雖然屬於「肝經」,但走形不同,柯醫師臨床驗證,
  10. 於小腿處是在「脾經」與「腎經」之間的走形而通過「三陰交」,兩者的走形不同。
  11. 中醫在經絡上的穴點沒有一個確切的「定點」,亦無固定的數量,
  12. 而此醫學生命體流線上的是「按點」,每一條生命體流線皆有九個固定的按點。
  13. 在研究中醫的經絡治療時,發覺在骨頭上面流動的經絡有不合理的地方,
  14. 所以用西醫解剖學的血管組織修正成「十二條體流線區」。
  15. 若生命體流發生滯留、阻塞時,就會在阻塞處產生症狀或疼痛。

二、為了將此醫學推廣至國際而符號化

傳統中醫十二正經的名稱是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

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

足太陽膀胱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而中醫推廣至

西方國家有一很大的困擾是,中醫所描述的心經和西方醫學的心臟有很大

的不同,中醫的腎經和西方醫學的腎臟概念截然不同,所以西方國家的

醫學人員對學習中醫有很大的困擾。而柯醫師遠絡醫學中「生命體流線」

的概念雖與中醫的十二條經絡些許不同,但仍然是啟發於中醫的十二正經。

鑑於中醫推廣至全世界易產生的混淆,決定將十二條生命體流線符號化,

以利於推廣至全世界。在十二條生命體流線中,手的陽面(手容易被太陽照射到,

皮膚較黑的部分)有三條生命體流線,手的陰面(皮膚較白的部分)

也有三條生命體流線,腳的陽面(腳的外側和後側),和腳的陰面(腳的內側)

也各有三條生命體流線,總共有十二條生命體流線。

而手的體流線以T為代表,因為手的日文是Te,而腳的體流線以A為代表,

因為腳的日文為Ashi,在記憶上可以想像兩手打開如T,代表手的體流線,

兩腳打開如A,代表腳的體流線,書寫時T和A都必須用大寫;

而手腳陽、陰各有三條體流線,分別以羅馬數字I,II,III來代表,

另外左右兩邊各以left和right的字首來代表,l和r必須用小寫。

陽經用y、陰經用x來表示,x、y都必須用小寫。

如rAyI即右腳陽經第一條體流線,

lAxII即左腳陰經第二條體流線,rTyIII即右手陽經

第三條體流線,lTxI即左手陰經第一條體流線。

三、此療法的想法

中醫有一句話「通則不痛,不通則痛」,意思是當體流線不通時就會

產生疼痛或其他症狀,當體流線通暢時疼痛就會消失。

遠絡治療就是要把阻塞的體流線弄通暢,讓身體產生自癒能力。

當一條體流線沒有受到阻塞,代表正常,若開始受到阻塞,隨著阻塞的大小而有不同

的表現,若只是很小的阻塞可能臨床上還沒有症狀,但已經不代表正常,隨著阻塞逐漸變大,

臨床上就有徵象(sign)、症狀(symptom)的區別。在傳統西醫上的想法,

會將一個症狀或多個症狀歸類為某個疾病,然後針對疾病去治療;

但是遠絡醫學不是這樣,它不是治療疾病,它是由一個三次元的症狀

找到四次元的病因,再用遠絡療法去治療病因。

在西醫體系還有一個情況是有時知道病因,但是卻無法去治療病因,

只能症狀控制,而遠絡療法可以治療病因;因為我們全身都有經絡,

所以可以用遠絡療法去治療病因。往往病因治療了,

很多症狀都會痊癒,臨床上我常幫病人治療的是頸椎痛,

但同時病人的偏頭痛、失眠、視力模糊也好了;幫病人治療腰痛,結果病人的便祕好了,血糖改善了。

四、此療法的按點

我們都知道電腦的基本原理是0和1二進位系統,經由這樣的系統,

我們在鍵盤上敲打就可以變換出文字、圖形,甚至打電動玩具。

相同的,我們的人體在中醫也分為陰、陽,在人體的手腳十二條陰陽體流線

上某些特殊按點去做處理,一樣可以調整我們的體流線,產生自癒能力。

而此醫學的每一條體流線都有九個按點,分別為1,2,3,4,5,6,a,b,c。

十二條體流線共有一百零八個按點,這些按點有別於傳統經絡上的三百六十多的穴道,

我們在這一百零八個按點去操作體流線,達到調整全身機能、產生自癒能力的目的。

操作電腦時,要決定許多功能可按control鍵與function鍵。

同樣的原理,可利用生命體流線上的C-point與F-point來調整生命體流。

C-point絡穴──指control point或connection point。

每一條體流線都有一個絡穴,通常陰經和陽經是沒有相通的,可以想像陰經和陽經分別在

一樓和二樓,那如何從一樓上到二樓或從二樓下到一樓?

正常狀況下我們會使用樓梯,而絡穴也是這種概念,從陰經到陽經必須要有絡穴連結,

從陽經到陰經也必須要有絡穴連結,connection即為連結的意思。

在治療時,陽經的問題若要使用陰經治療,

或陰經問題要使用陽經治療,這時就要使用絡穴;假若陽經的問題要使用陽經治療,

陰經的問題要使用陰經治療,就不必使用絡穴,因為陽經和陽經原本就是相通的,

陰經和陰經也是相通的。絡穴就像是一個開關,

將陰經和陽經連結的通道打開,通道打開了,治療就開始有效果了,

若再加上F-point(對應穴),效果就更加明顯。

F-point對應穴──對人體的解剖就非常了解,

再加上研讀許多中醫的生命全息律資料,而發展出遠絡的F-point對應穴。

將人體各部位的對應用a、b、c、3、4、5、6來表示,而在每一條體流線上

找到a、b、c、1、2、3、4、5、6九個按點;這些按點皆在骨旁或兩筋之間的凹陷處,

有些與傳統中醫的穴道相同,有些與傳統中醫的穴道不同。

傳統中醫十二條經絡共有三百六十幾個穴道,而每個穴道都有不同的名字,

而每條體流線上的按點都是a、b、c、1、2、3、4、5、6,非常好記又好用。

在治療時,一個局部疼痛點,只要同時按壓絡穴和對應穴,

疼痛就立即消除;也就是說,此療法不直接按壓患部,

只須按壓遠端對應經絡的絡穴和對應穴就可以消除疼痛。

此療法又有以下特點:(1)不打針。(2)不吃藥。(3)不針灸,

非侵入性療法。(4)不碰觸疼痛處。(5)沒有副作用。

所以此療法也有「四不一沒有」,而且是真正針對病因的治療。

 

 

 

http://youtu.be/B___rS3quSc

             

http://youtu.be/3872g6k7Wws

 

 

 

動體內神醫(自癒力)培訓搖籃→健康之鑰研究院(此網站由創院 劉俊厚院長親自建構)

©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opyright 1997-2030

任何人或机构在抄袭、抄录或连结前,若未获书面同意均当作是侵犯版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