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肩,俗稱肩膀,肩主要有三塊骨:鎖骨、肩胛骨與肱骨組成。為保證胳臂既能夠運動自如又具有一定力量,肩膀必須在韌性與力量間尋求一個平衡。 |
肩周炎又稱冰凍肩、五十肩,在醫學上被稱為粘附性囊膜炎,是由肩關節周圍組織增厚、變硬引起的
|
肩周炎可分三個階段:
(一)疼痛期: 處於這個階段的病人屬於急性期,
肩膊疼痛十分明顯,更可能影響睡覺,消炎止痛藥的效用可能有限。痛處會擴散到肩胛和肩膊,但不易找出真正的壓痛點。
(二)凍結期:
這時候病人會覺得肩關節僵硬,某幾個方向的活動度有限制,但疼痛的情況稍為減輕。
(三)解凍期:
肩膊的炎症逐漸消解,關節活動度稍稍改善,疼痛也減輕了,這時候肩膊算是恢復當中。但在發病期間,未能得到正確的醫治或自我處理不當的話,在解凍期後很多時會留下後遺症,例如手臂不能完全提起。
|
腎關穴:在陰陵泉穴(彎曲膝蓋,經骨內側顆下緣凹陷處直下一寸。)直下一寸五分。取穴:左病取右(取痛點)
|
尺澤穴: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拇指側
主治:五十肩:肩脊痛、風痹、手臂不能上肩
取穴:左病取左 (取痛點)
|
冰凍肩(Frozen Shoulder)又稱為「五十肩」,是沾黏性肩關節囊炎的總稱,形成原因是肩關節囊及周圍軟組織之發炎、纖維化所導致肩關節疼痛及活動幅度受限之肩部疾患,其特質就是愈怕痛,愈不敢活動,肩部就沾黏的更厲害,疼痛也就更加深。患者會有明顯的活動受限及疼痛造成舉手困難,因為好發五十歲上下的患者,故此症也稱作五十肩。冰凍肩的症狀通常是不知不覺而來,從一開始的肩部不適感,進而梳頭或穿脫衣服倍感疼痛,最痛苦的莫過於晚上一翻身就引發劇痛而造成失眠。初期病人常會自我診斷是太累、抱小孩、睡不好、睡覺忘記翻身壓到肩膀等其他原因造成的肌肉酸痛,忽略了可能正在發炎且增厚的關節滑囊,往往要等到僵硬到影響日常生活,才會投醫尋求治療。 |
3大時期的五十肩症狀有初期「疼痛期」手臂在上舉或外展等關節活動時會感到不適,有時還會感到劇烈疼痛,隨時間推移,晚上疼痛次數會加劇,甚至影響睡眠。發作時通常為單側疼動,但也有可能兩邊一起發生。疼痛期大概持續半年至9個月。 中期「僵硬期」因為發炎疼痛導致不敢隨意活動,肩膀周圍的組織就會開始沾黏,肩膀會逐漸僵化,嚴重影響生活起居,平時會做的事,如:晾衣服、穿脫衣服、洗頭或綁頭髮等都會變得困難。若沒有及時治療,可能因受不了疼痛而減少肩膀,導致肩部肌肉出現萎縮。僵硬期大概持續4個月至一年。 後期「恢復期」藉由醫生協助與藥物治療,肩膀可活動範圍會逐漸恢復,平時日常的生活動作變得較順手,不過因為關節沾黏還是會疼痛,但持續執行五十肩復健運動與保養,會恢復更快。恢復期大概持續半年至兩年。 |
居家生活注意事項
|
患者易受五十肩侵擾的四大族群,最常見的莫過於上肢過度使用者,如長年做家事的中年婦女、手臂時常上舉的廚師、美容師、美髮師等職業人員,或游泳、網球類型的職業運動員,因超負荷量的使用,讓肩部的肌腱慢性發炎,引起關節囊發生沾黏。其次,生活習慣不良也是一大肇因,舉例來說,許多低頭族由於頸椎骨骼長期擺位不良,致使肩頸肌力不平衡,造成拉傷、勞損、發炎等問題,加速關節退化。其他像是抽菸、肥胖與低身體活動度,皆於臨床研究被發現和五十肩有關聯性。
此外,手臂骨折上石膏、鎖骨骨折上骨釘、因頸部骨刺或椎間盤突出施行脊椎手術、曾動過胸肺部手術的病患,因害怕疼痛活動度大幅降低,長期下來關節囊沾黏,亦可能誘發五十肩。至於糖尿病、甲狀腺疾病、頭頸部癌症等慢性病患者,併發五十肩的機率也較高,被視為長期慢性病發炎的一種表徵;其中與糖尿病有關的研究中,更發現有高達60%的糖尿病患者可能會產生五十肩的症狀。
|
五十肩病程發展三階段(1)活動疼痛:肩部區域除有緊繃感,進行日常動作時會從關節深處產生痛楚,想用手按摩也壓不到。有些患者因為覺得太痛了,而更不敢活動;(2)角度受限:肩關節無法外轉、內轉及外展,等於所有動作都「卡住」了,過去做起來簡單的動作變得難以完成;(3)睡眠壓痛:睡覺時若壓到患側會被痛醒,悶痛甚至會讓人痛到睡不著。以上為罹患五十肩最典型的三種症狀,其正式學名「沾黏性肩關節囊炎」直接點出了病兆來源是從「發炎」演變成「沾黏」;當包住肩關節的組織──肩關節囊,因周邊肌群太緊與拉扯的異常張力影響,以致肩關節囊內部持續擠壓磨耗的慢性發炎狀態,最後形成兩大區塊的沾黏現象,一是關節內的關節囊萎縮、二是關節外的肌肉筋膜緊繃,內外交互影響下,使得肩關節的活動角度日漸縮小。
|
進一步探究「肌肉張力不協調」的原因,臨床上發現五十肩與頸椎症候群有其關聯性,甚至在不少患者身上發現「上交叉症候群」是五十肩發病的前奏曲。他們可能本身就有長期頸胸椎角度不良的問題,促使肩部肌群太緊與肱骨內旋引發圓肩駝背、肩胛骨周圍肌群無力或攣縮,逐漸形成上交叉症候群,連結頸椎、肩胛骨、肱骨三者的各個肌群無法正確協調的運作,加上筋膜組織張力異常,導致肩胛骨無法靈活的跟著手臂上抬,最終肩關節活動失調。從身體結構力學的角度而言,五十肩就是多個原因構成的「張力不協調」,肩關節被迫在「錯誤的角度」施力做動作,患者因為怕痛而不敢動,但越不動沾黏現象越加劇,疼痛指數也直線攀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